(撓, 挠) I
náo
ㄋㄠˊ
〔《廣韻》奴巧切, 上巧, 娘。 〕
〔《廣韻》呼毛切, 平豪, 曉。 〕
亦作“ <<鐃>> ”。
1.擾亂;阻撓。
《逸周書‧史記》: “外內相間, 下撓其民, 民無所附, 三苗 以亡。”
干寶 《〈晉紀〉總論》: “ 劉淵王彌 , 撓之於 青冀 。”
《舊唐書‧段秀實傳》: “將紓國難, 詭收寇兵, 撓其凶謀, 果集吾事。”
宋祁 《宋景文公筆記‧雜說》: “贗賈亂廛, 窳農敗田, 讒夫撓邦, 害馬汙群。”
汪懋麟 《送樹百給事使閩》詩: “勿效 謝安石 , 竟為婦所撓。”
2.指惱亂, 煩擾。
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‧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》: “時俯及關宴, 未辦醵率, 撓形於色。”
歐陽修 《與梅聖俞書》: “某為近得君貺家書, 報 家夫人不安, 老妻日夕憂撓。”
3.攪動;拌和。
《文子‧道德》: “以智生患, 又以智備之, 譬猶撓水而欲求其清也。”
《淮南子‧說林訓》: “使水濁者, 魚撓之。”
南朝 王儉 《褚淵碑文》: “汪汪焉, 洋洋焉, 可謂澄之不清, 撓之不濁。”
徐光啟《農政全書》卷六: “三四日去附子, 以汁和蠶矢、羊矢各等分, 撓令洞洞如稠粥。”
4.揮動, 搖動。
《莊子‧天地》: “手撓顧指, 四方之民莫不俱至。”
陸德明 釋文: “ 司馬 云: 動也。 一云: 謂指麾四方也。”
元稹 《當來日大難行》: “輪軸自撓, 牽制不停。”
5.屈;屈服。
《戰國策‧魏策四》: “ 秦王 色撓, 長跪而謝之。”
《史記‧太史公自序》: “守節切直……任重權不可以非理撓。”
《三國志‧魏志‧荀彧傳》“常居中持重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魚豢 《典略》: “其在臺閣, 不以私欲撓意。”
王安石 《送江寧彭給事赴闕》詩: “勁操比松寒不撓, 忠言如藥苦非甘。”
梁啟超 《臺諫近事感言》: “一木易折, 而束矢難撓。”
6.弱, 削弱。
《呂氏春秋‧高義》: “遁者無罪, 則後世之為王臣者, 將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, 若是則 荊國 終為天下撓。”
高誘 注: “撓, 弱也。”
《漢書‧佞幸傳贊》: “主疾無嗣, 弄臣為輔, 鼎足不彊, 棟幹微撓。”
顏師古 注: “撓, 弱也。”
蘇軾 《上神宗皇帝書》: “ 酈生 謀撓 權, 欲復六國。”
7.抓;搔。
《西游記》第二三回: “那 八戒 聞得這般富貴, 這般美色, 他卻心癢難撓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七十回: “ 寶玉 忙笑道: ‘兩個大的欺負一個小的!等我來撓你們!’說着也上床來隔肢 晴雯 。”
峻青 《黎明的河邊‧東去列車》: “‘糟糕!’ 高車長 撓着頭說。”
8.通“ <<交>> ”。
《墨子‧天志中》: “外有以為環璧珠玉以聘撓四鄰, 諸侯之冤不興矣。”
畢沅 校注: “撓與交同音。”
張純一 集解: “ 本撓作交。”
II
rào
ㄖㄠˋ
〔《集韻》人要切, 去笑, 日。 〕
1.纏繞。
《楚辭‧遠游》: “雌蜺便娟以增撓兮, 鸞鳥軒翥而翔飛。”
朱熹 集注: “撓, 纏也。”一說, 撓, 似當讀嬈, 如嬌嬈、妖嬈。 參閱 譚介甫 《屈賦新編‧外論‧遠游》。
2.船槳。
曾鞏 《水香亭》詩: “煩依美藻魚爭餌, 清見寒沙水滿撓。”
《警世通言‧蘇知縣羅衫再合》: “舟人依命, 將船放到亭邊, 停撓穩纜。”
III
xiāo
ㄒ〡ㄠ
〔《集韻》馨么切, 平蕭, 曉。 〕
見“ <<撓挑>> ”。
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работу

Полезное



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ой на выделенное

Прямая ссылка:
Нажмите правой клавишей мыши и выберите «Копировать ссылку»